《5月天諾亞方舟》將于19日全面上映
9月2日,臺灣最熱的樂隊
五月天宣布,他們第二部演唱會電影
《5月天諾亞方舟》將于19日全面上映,全方位地重現(xiàn)了“諾亞方舟”這一系列五月天最為滿意的演唱會。
在這個粉絲電影泛濫的時代,歌手用另外一種方式,細分出了一個新的電影類型。9月4日晨,美國RCA唱片公司公關(guān)經(jīng)理克里夫·瑞根在接受記者連線時指出,年收入超過3000萬美元的一線藝人的演唱會電影最為吃香,尤其是那些在青少年中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偶像藝人。有了足夠的粉絲來捧場,演唱會就達到了二次圈錢的目的。
海外連線
目前,演唱會電影在中國剛開始起步,但在海外卻早就蓬勃發(fā)展,并且擁有很多成功案例。
對此,美國RCA唱片公司公關(guān)經(jīng)理克里夫·瑞根向記者坦言,在美國,有跡可循的演唱會電影已有40多年的發(fā)展史,幾十年來這類電影的風格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從注重獨特細節(jié)的描寫變成追求場面的視覺盛宴。
據(jù)瑞根介紹,電影公司更愿意為年收入超過3000萬美元的一線藝人拍攝演唱會電影,因為大腕擁有一眾鐵桿粉絲,這樣可以降低投資風險,取得更高的投資回報。
國外發(fā)展已成熟 滾石樂隊是先驅(qū)
記者:美國的演唱會電影從什么時候開始流行的?
瑞根:在美國,演唱會電影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流行了,有跡可循的首部演唱會電影應(yīng)該是1965年的《青少年國際音樂獎表演(The T.A.M.I. Show)》,當然與現(xiàn)在單個明星的演唱會電影有所不同。
如果說到單一明星的演唱會電影,人們印象中最早的應(yīng)該是在1971年上映的滾石樂隊的《給我庇護》,具體的票房現(xiàn)在已無從查找,但對于演唱會電影歷史卻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正是在那之后,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演唱會電影。
記者:如今的演唱會電影有什么新特點?
瑞根:早期的演唱會電影更加注重所記錄的演唱會的獨特之處,紀錄片的成分更多一些。
相比較而言,如今的演唱會電影更注重突出視覺效果,比如運用眼下流行的3D技術(shù),令觀眾有身臨其境演唱會現(xiàn)場的觀影感受。比較著名的
凱蒂·佩里的《部分的我》和愛爾蘭
U2樂隊的《U2 3D演唱會》都是如此,雖然影片中也會有紀錄的成分,但視覺效果才是影片更為追求的。
名詞解釋:演唱會電影
以歌手的演唱會現(xiàn)場實況為主題,配以人物、劇情,將演唱會與電影巧妙結(jié)合的一種藝術(shù)形式。這種形式在中國目前還未普及開來,但在海外卻早就開始蓬勃發(fā)展。
下一頁:成本低利潤高 小比伯賺大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