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地心引力》相比,《為奴十二年》 斬獲最佳影片的可能性更大  
最佳影片:《為奴十二年》
奪獎幾率:60%
最大威脅:《地心引力》
    分析: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項其實只有兩個真正的競爭者——《為奴十二年》和《地心引力》。最佳影片是頒給制片人的獎,作為奧斯卡的風向標,今年制片人工會獎首次下了雙黃蛋——“為奴”、“地心”雙雙受賞,足見兩片競爭之激烈。在頒獎季前半段,《為奴十二年》是絕對領(lǐng)跑者,而在后半段《地心引力》逐漸爆發(fā),大有反超之勢。
    不過“特效”卻拖了《地心引力》的后腿,全片80%以上的特效雖然受到各方贊譽,但卻讓這部電影更像是一部“動畫片”。要知道學院評委對于“動作捕捉”這樣的技術(shù)尚不完全認可,要讓他們選出一部賣座的特效大片登頂奧斯卡,還有不小的難度。相比之下,
史蒂夫·麥奎因的《為奴十二年》不僅政治導向“絕對正確”,而且影片極具風格,斬獲最佳影片的可能性更大。
    至于
《美國騙局》、
《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等其他7部被提名最佳影片的電影,在這一獎項上難逃“陪跑”命運,只能從編劇、表演類獎項中尋找一些安慰了。
下一頁  最佳導演:阿方索·卡隆 (《地心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