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終極勝利》海報 |
1905電影網(wǎng)訊 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憨豆先生用獨有的英式幽默致敬了英國經(jīng)典奧運題材電影《烈火戰(zhàn)車》。他穿梭于銀幕中,腳步輕盈地飛馳而過。憨豆先生所模仿的對象,正是傳說中的“蘇格蘭飛人”李愛銳。
翻閱過往浩如煙海的歷史不禁發(fā)現(xiàn),在他光輝的一生中,實現(xiàn)了三次完美的奔跑與戰(zhàn)斗:有奧運會打破記錄的豐碑戰(zhàn)績,也有面對大義與物欲時的輾轉(zhuǎn),而終極勝利則是源自于他在二戰(zhàn)期間對民族信仰的堅持。而這三次無所畏懼的奔馳,足矣令他載入史冊。
奧運會首秀
![]() |
在運動賽場上,李愛銳是絕對的王者 |
李愛銳,中譯名埃里克·亨利·利迪爾。1902年出生于中國天津。父母皆為虔誠的基督教圣徒。李愛銳5歲時被送返老家蘇格蘭接受教育。1924年榮獲奧運會四百米短跑冠軍,翌年回天津任教。1943年被送進濰縣集中營關(guān)押。1945年2月21日病逝于濰縣集中營。
舊路拾遺,讓我們跟隨歷史的腳步,尋覓這位“飛人”的首次超越。踏入那個曾經(jīng)青蔥的跑道,在這片跑道上,曾經(jīng)有一位少年揮舞著手臂,如烈火戰(zhàn)車般橫空出世,震驚四座。他以驚人的奔跑速度,射穿每個人的心臟。而這個猶太少年正是李愛銳。但冠軍背后的辛酸,卻無人知曉。1924年,在第八屆巴黎奧運會上,他是一匹橫掃賽場的“黑馬”。彼時,他的競爭對手是作為運動員的天職與基督信仰的辨別。赴法后,李愛銳才發(fā)現(xiàn)比賽當天為禮拜天。上帝用六天時間建造了世界,第七天為其安息日。為了尊重基督教教義,李愛銳決定退出比賽。當世人勸說他為了國王的榮譽繼續(xù)比賽時,李愛銳給出的回答則是“國家、國王也都是上帝所造。”
![]() |
1924年巴黎奧運會,李愛銳破世界紀錄奪400米短跑冠軍 |
奧運會所暢想的口號是“要么取得桂冠,要么死。”顯然,在這二者之間,李愛銳選擇的是后者,因為在他的信仰中,早已將生死歸于上帝。最終,上帝之手將這位“上帝之子”扶地而起。英國隊選手林賽主動把自己參加400米的權(quán)利讓給了李愛銳,李愛銳用自己頑強的毅力贏得了比賽,而且打破了這個項目的世界紀錄。
靈與義的追逐戰(zhàn)
![]() |
李愛銳與家人在中國安居 |
榮譽的光環(huán)還未消退,李愛銳便踏上了新的征途,同時也是一場“特殊的比賽”。在勇奪奧運會冠軍的一年后,生命的抉擇權(quán)再次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此刻的李愛銳再次站上了人生的新跑道。境遇不同,對手的挑戰(zhàn)性也在逐步擴張。有來自外界的利益誘惑,也有他發(fā)自肺腑的忠言善行。選擇留在英國,即可獲得豐衣足食的工作。或者選擇前往他出生的中國,因為在那片貧瘠的土地上,還有更多的孩子等待著被救贖。最終,李愛銳在這場賽事中,用驚人的毅力選擇了后者。而他頭上那頂無形的光環(huán)則幻化成一條隱形的終點線。
鑒于李愛銳對于中國的特殊貢獻,電影《終極勝利》將其傳奇般的人生搬上了大銀幕?;蛟S,對于李愛銳來說他人生中的跑道不僅僅存留在奧運賽場上,更踐行在宣教傳道的路途上。這將注定是一場無人喝彩的孤獨旅行,他將更大的舞臺投向了中國偏僻的遠鄉(xiāng),在那里,傳教士飽受歧視,宣教工作寸步難行。但李愛銳就是那個步履不前的圣者,縱使前方荊棘滿山、烏云密布,他依舊雄心不已,淡然自若。
民族存亡的終極勝利
陰晴圓缺,事事難料。當二戰(zhàn)的戰(zhàn)火燃燒到中國,李愛銳堅持留在了他眷戀的中國。迫于局勢,舍小義,成大義。李愛銳將有孕在身的妻子和女兒送往加拿大,只身一人與中國人民共患難。
![]() |
《終極勝利》導演打造了一場真實的競技比賽 |
奧運冠軍也好,集中營囚徒也罷。李愛銳從未改變內(nèi)心的信仰,分寸之間,更顯神跡。相比于前兩場“比賽”,電影《終極勝利》設(shè)置了一場凌駕于人道主義之上的“頂級戰(zhàn)役”:集中營的司令官倉田健二曾是日本全國400米競跑冠軍,知道李愛銳身在營中,希望與李愛銳競跑以證明自已的能力。一場賽跑比賽儼然變成了民族信仰之戰(zhàn)。為了被囚的兒童可獲得教育和食物,李愛銳接受了倉田健二的挑戰(zhàn),無奈決賽被刻意安排在星期日,日軍完全在挑戰(zhàn)李愛銳的信仰底線。擺在李愛銳面前的又是一個兩難選擇,戰(zhàn)役的雙方變成了人性的需要與教條信仰間的沖突。而在這次信仰考驗中,李愛銳堅持了上帝的禱告,為了難民的生命。他選擇再次出戰(zhàn),當他挺立起自己近乎坍塌的身軀時,站在終點線邊上的是一位永生的巨人。
所有的這些時刻都將消失在時間里,就像淚水消失在雨中一樣。但歷史都不曾被遺忘,李愛銳,這位超脫于世人的“傳道士”,因為堅持信仰,他把生命的輝煌留在了奧運史的長河中。這種堅持以強大的力量穿越時空,至今仍然給人們以啟迪。因為實踐信仰,他把生命的痕跡留在了濰縣集中營,這種實踐閃爍著人性的光芒,成為了集中營內(nèi)僑民永遠的記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