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終究成塔,細水注定長流。平凡生活,不凡感動,生活遠比電影精彩。看那些最微弱的光,如何為我們點亮黎明。
有人跨越國境線捐口罩,只留名:中國人;有人日夜堅守攝影機前,只為記錄城市重展歡顏;有人舍小家,為國奔赴,不遠千里投身戰(zhàn)疫......
為記錄那些共赴時艱里的動人故事,《中國電影報道》欄目與抖音、快手、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等平臺合作,并通過電影頻道和合作新媒體平臺播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系列報道——《最美的平凡》。
“逆行”奔赴疫情前線,他們的名字叫“志愿者”。
今天我們的主播巧筠就連線了其中一位志愿者翔子,聽聽他在武漢的15天里,那些他口中微不足道的小事。
1月29日,翔子從陜西來到武漢,封城之下的武漢,像翔子一樣的志愿者們也成了“逆行者”。
在快手短視頻上,翔子用短視頻記錄著自己的抗疫日記。
通過這些短視頻,我們聯(lián)系上了翔子。
志愿者翔子:我打開快手,看見新聞聯(lián)播說正在建設火神山。
因為我們老家那里也被封閉了,不嚴重。我心里想在家里也是閑著,我還不如直接來到武漢為祖國做一點貢獻,讓早點疫情結束。
我想法就是這么簡單,當時也沒有考慮這么多。
病毒無情人有情。與翔子一樣的志愿者還有很多,每位來到武漢的志愿者都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日常搬運救援物資的間隙,像翔子這樣的志愿者們還常常為老人們送去日常生活物資,用另一種方式支援武漢。
志愿者他們就會發(fā)一些“誰需要幫助了、誰有沒有辦法、能不能買到什么藥、今天誰又緊缺”方面的信息和內容。
有人就說有兩個老奶奶需要買菜,家里一點生活物資都沒有了。我那兩天也不是特別忙,就在超市買點菜給他們送過去。
我敲門的那一刻,她問我是誰。她還挺驚訝的,把我當成壞人了。
等我把菜放在那里的時候,她說謝謝謝謝,我覺得我的付出還是值得的,至少有人認可了。
咱們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戰(zhàn)勝這場病毒,我也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加油吧!
疫情不退,我們不回。
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們,都在用行動實踐著這樣的原則。
有人怕家人擔心,瞞著他們去接送奔赴前線的醫(yī)務工作者們。
有人出生于國外,卻對中國充滿信心,義務承擔了志愿者工作。
有人參與了火神山醫(yī)院建設,不分晝夜加班加點,驕傲地說“以后這樣的故事可以講給未來的孫子聽”。
還有的志愿者表示,倘若自己不幸倒在了武漢,“請把我的骨灰無菌處理后撒在長江,讓它飄回湖南。報答陪伴我的祖國,家人,老師,朋友,還有我的理想。”
[1905電影網]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