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爆米花電影的極致?
最近就有一部有力競爭者。
好萊塢制作,漫威背景,全球大爆款。
有人說——
爆米花電影拍成這樣,夠了。
但夠了,就到頂了嗎?
Sir保留意見。
《驚天營救》
Extraction
復(fù)聯(lián)退休再就業(yè)的錘哥新片。
成就五一期間最大爆款。
上線8天,9000萬觀看,Netflix史上點播量最高的原創(chuàng)電影。
豆瓣7.1,不算出挑。
但僅論動作戲的炸裂程度,它稱得上Sir近年看過排名前列的爽片。
先聊動作戲。
如果將動作戲分為3個等級:
S級,A級,B級。
B級:靠堆砌火藥、火力,挑起最廉價的感官刺激;
A級:通過鏡頭、動作的設(shè)計,呈現(xiàn)一套系統(tǒng)且獨特的審美;
S級:在A級基礎(chǔ)上,它能做到表達的拓寬,與文戲形成微妙的對照。
Sir對《驚天營救》的評價:
A+有余,S-不足。
怎么說?
電影動作戲最大的特點:呼吸感。
先來看開場的一段人質(zhì)營救。
它上來不是先讓你炸,讓你嗨。
反而——
讓你冷靜,屏息,隔離一段安全距離,讓你觀察。
環(huán)視鏡頭:人群穿流,鳴笛吵雜,警員當值。
錘哥獨自戴著墨鏡坐在達卡街頭,一臉輕松。
他真的一點不緊張?
你仔細看——一件汗衫,前后濕透。
這是一樁稍有不慎就賠上老命的買賣。
果然。
電話響起,對方讓他走向街對面的洗衣店。
錘哥還不以為然:嗯,然后呢?
咔咔咔——
一群混混已經(jīng)沖到他背后,用AK狠狠指著他,押進一輛面包車。
三言兩語,導(dǎo)演鋪墊好一個隨時擦槍走火的龍?zhí)痘⒀ā?/span>
沒完。
錘哥這邊也不是吃素的。
留意兩個鏡頭:
一個,他離開前與一位神秘胡子男對視;
另一個,他進入房間,確認人質(zhì)安全后,被押送離開取贖金。
俯視鏡頭:
逼仄的地形,陡峭的樓梯。
什么意思?
你還沒來得及反應(yīng)……
嘭。
旁邊押送他的混混,頭被炸開。
鏡頭一切——
原來剛跟錘哥對視的神秘男,是團隊狙擊手,他們早就預(yù)謀好在這個地形最狹窄,看守最薄弱的地點下手。
這一槍,倒計時結(jié)束。
氣,憋夠了。
反擊開始。
樓內(nèi),錘哥三下五除二完成反殺。奪槍,擺脫,然后把人活生生掐死,一氣呵成。
樓外,狙擊手緊盯外面放哨的同伙,誰動,誰倒。
接著是經(jīng)典的一打多。
踢門,對著屋內(nèi)十幾個持槍敵人一頓暴揍。
有多精彩?
Sir強烈建議你戴上耳機觀影,就算不看畫面也能欣賞到一段充斥爆頭和骨裂的硬核奏鳴曲。
不是瞎打。
作為專業(yè)雇傭兵,錘哥業(yè)務(wù)能力必須強。
同樣一把AK,在他手里永遠一個節(jié)奏:
噠噠。
噠噠。
一槍軀干,一槍頭,中間穿插格擋和招架。
經(jīng)濟實惠,保證斃命。
玩槍還只是初級。
接下來出場武器包括但不限于:西瓜刀、鐵棍、釘耙。
不論什么武器,你看錘哥的動作:
一致沖最脆弱的頭部攻擊。
隨手抄一杯子,也是爆漿神器。
狹小空間纏斗,哪有時間準備和猶豫。
一念間。
要么你跪,就是我倒。
終于,錘哥奪命20+,清空房間,救出人質(zhì)。
此時電影僅過去20分鐘。
這才是真正讓Sir激動的爽感——
先掐住你的動脈,再毫無預(yù)兆地放手,任暴力決堤。
讓大腦進入重新充血的瞬間麻木,然后才是目不暇接,噴涌的暈眩。
之后的動作戲,重復(fù)這一套“閉氣循環(huán)”。
而且。
還還還有升級。
全片最驚艷,無疑是那段長達11分鐘的長鏡頭。
雖然能看出有剪輯,但Sir觀影時幾乎沒看到破綻。
堪稱視覺盛宴——
第一人稱飆車,你和敵人只隔咫尺;
封閉樓道伏擊戰(zhàn),無聲的光速割喉;
長槍短槍遭遇戰(zhàn),勝負在毫厘間的近身拼刺刀……
一鏡到底,一氣呵成。
代入感炸裂。
有人統(tǒng)計,錘哥電影中共親手殺死64人。
拳拳到肉,刀刀見血。
論動作密度和強度,不輸老殺神約翰·威克。
△ 網(wǎng)友p圖
Sir必須請出導(dǎo)演本尊。
山姆·哈格雷夫。
誰?
確實名不見經(jīng)傳,但他在動作界可是老前輩。
履歷包括:《金剛狼》劍齒虎武替,《美隊1、2》美隊替身,《美隊3》《復(fù)聯(lián)3、4》《饑餓游戲》《戰(zhàn)狼2》等電影的特技指導(dǎo)。
△ 上:與美隊在片場合影;下:《戰(zhàn)狼2》花絮,與吳京討論動作戲
《驚天營救》是他從替身演員/動作指導(dǎo)轉(zhuǎn)型導(dǎo)演的處女作。
動作場面有這樣的專業(yè)度,Sir一點不意外。
后來還有火箭筒、直升機、裝甲車等重型武器加入。
腎上腺打滿。
但如果只有這些,Sir只能給到A級。
A+的“+”在哪?
動作電影,或者說爆米花最重要,也最容易被詬病的一環(huán):
反派塑造。
這里反派有一個特點:
ta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甚至一種意識。
雖然電影中有一個最明顯的反派:
當?shù)刈畲蠖緱n阿米爾阿西夫。
但導(dǎo)演并沒有把筆墨集中在他身上。
許多看似無用的閑筆,指向背后更龐大,更根深蒂固的邪惡。
Sir就說兩段。
錘哥解救人質(zhì)前,面對看管人質(zhì)的混混頭領(lǐng)。
兩人對峙——
一個用印度語重復(fù):給錢;一個用英語重復(fù):證據(jù)(看人質(zhì)是否安全)。
混混聽不懂英文?
錘哥終于不耐煩——你們別廢話,都挺忙的。
這下似乎激怒了對方。
混混突然拿起槍,懟著錘哥的頭。
啪——
空槍。
屋子里突然爆發(fā)一陣狂笑,混混用驚訝的語氣說:臥槽,他竟然眼睛都沒眨一下!
接著用流利的英語開始交接流程。
原來你聽得懂啊,干嘛整這一出?。?/span>
在Sir看,并非廢筆。
它恰恰挖出一方被罪惡長久滋養(yǎng)的土壤。
在這里。
你惡,我要比你更惡。
在這里。
邪氣是正道,不怕死是本領(lǐng),虛張聲勢是待客禮貌。
所以,你能在這里看到——
毒梟審問線索。
從天臺上扔下一個小孩,就像扔袋垃圾般平常。
警察攔截犯人。
身為警察,他們隨時能為利益助紂為虐。
連槍都拿不穩(wěn)的孩子。
面對敵人,哭著也要保持戰(zhàn)斗姿態(tài),毫不退縮。
罪惡早已注入每個人的血液。
片名“驚天營救”沒有夸張。
通過這些不起眼的渲染和鋪墊,導(dǎo)演塑造出一個人數(shù)、實力、深度都與主角匹配的反派群像。
你一人闖入,還想全身而退。
那是動了整座城的奶酪。
最后,要說缺點了。
電影之所以被稱作“爆米花”,因為沒有新意。
連缺點都沒有新意。
老舊的價值觀,陳腐又并不動容的情感,硬凹的人性覺醒……
本來這次營救不過是一次花錢消災(zāi)的任務(wù)。
沒想到。
錘哥作為一名老雇傭兵,竟然投入了感情。
人家想走腎,你偏要走心。
他一定要把營救對象,那個毒梟的孩子帶出去。
???
你也不看看現(xiàn)在什么情況?
他說,我知道啊。
不就是彈盡糧絕,不就是被人打斷一只手打瘸一條腿,不就是整座城都在盯著我嘛。
哦對了。
還有可能讓我的團隊團滅;
有可能讓曾經(jīng)跟我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被毒販干死。
無所謂啊。
我就要。
于是,團隊一個個犧牲。
兄弟,慘死在他的圣母心之下。
完了他還振振有詞——我是為了正義??!
這一切都早有預(yù)兆。
電影多次出現(xiàn)錘哥記憶中的閃回,陽光,沙灘,拉著手的小孩。
原來,他曾有個六歲的兒子因為淋巴瘤病重,當時不敢面對的錘哥選擇了逃離,自愿去戰(zhàn)場,因而錯過了最后陪伴孩子的時間。
因此他不能放棄每一個孩子。
連敵人是孩子的時候,也會猶豫,多次手下留情。
為了孩子和家人,怯懦、平凡的人,能豁出性命。
這看似是普世的價值。
但當這套價值,放在一個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戰(zhàn)爭,親歷多次生命逝去的戰(zhàn)爭機器身上。
說得通嗎?
戰(zhàn)友一句臺詞說得好:
一個手上沾了千百人鮮血的殺手,講同情就是偽善。
過于耀眼的圣母光環(huán)和雙標的麻木形成了這部電影最大的悖論:
為了孩子,就能大開殺戒?
被殺的人,沒有家人么?
至此,《驚天營救》在內(nèi)核上破了功。
這也是Sir最不忍看到的結(jié)局。
——當創(chuàng)作者把作品局限在“爆米花”的舒適區(qū)內(nèi),你就只能產(chǎn)出一桶誘人但沒有余味和營養(yǎng)的“爆米花”。
所有“爆米花電影”都如此嗎?
絕不。
《疾速追殺》系列,主打暴力和動作,不也俘獲一大批口味刁鉆的粉絲;
還有爽片鼻祖。
喬治·米勒的《瘋狂的麥克斯4》,用超乎常人的想象力搭建出那個末日世界,不也征服過奧斯卡評委。
歸根到底——
大多數(shù)“爆米花”電影都在長久的妄自菲薄中丟掉了一種偏執(zhí)的信念。
選擇用面面俱到去掩飾心虛;
選擇用安全套路去填補空洞。
唯獨,很少人能咬著牙去擁抱那些不確定。
你說沒有深度?
他把深度嵌在那個等級森嚴的殺手世界里,藏在一枚錢幣,一件衣服里。
你說沒有表達?
70歲高齡的喬治·米勒,泡在無人荒漠里8個月。
倒騰那些廢鐵做的戰(zhàn)車,那些蒸汽朋克的邪典妝容,絞盡腦汁設(shè)計那些詭異的臺詞和吶喊……
這件事本身,就是創(chuàng)作者最浪漫的表達。
說白了,就是相信。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相信。
如果《驚天營救》真的像新聞所說的,要拍續(xù)集。
Sir希望下次見面的時候——
繼續(xù)給我們爆米花般的炸裂和滾燙。
也請你。
放開了炸,盡力地炸。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