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整個2020年已經過半,電視劇也林林總總播出了太多,但若要論哪部作品堪稱現象級,估計非《三叉戟》莫屬。

《三叉戟》是正在江蘇衛(wèi)視熱播的精品公安劇,伴隨著收視的一路走高,也同期成為了公眾熱議的焦點,口碑在持續(xù)攀升中,目前豆瓣評分為8.3分,這樣的高分,在國產劇集中并不多見。

電視劇《三叉戟》根據公安作家呂錚的同名小說進行改編的,講述的是崔鐵軍、徐國柱、潘江海三位大叔級的人民警察,運用傳統偵破手段一舉擊破金融犯罪團伙的故事。一直在追劇的朋友們應該能發(fā)現,劇中的三位老哥們,工作中配合默契,私底下更是過命的兄弟。他們有著曾經輝煌的過往,也有著難解的宿怨,這本身,就充滿了戲劇性。

劇集的編排也是如此,每一集的開頭都有"三叉戟"三兄弟年輕時的戲份,再勾連到如今的現狀,這樣的藝術化處理,不僅讓劇情推進更加自然,也把三人組分分合合的橋段刻畫的很細膩,對于觀眾而言,觀感相當預約與舒適。比如在剛剛播出的劇情中,就同大家一起回顧了他們當年共同榮獲集體三等功的情景。

但是畫面一轉,又來到了如今的三兄弟,被頒集體二等功的情境。這個畫面轉折,就相當帶感,特別是兩次的合影,在劇中得以同框,更讓人一邊在感嘆時間的無情流逝,一邊又在贊嘆,"三叉戟"組合的嫉惡如仇、奮斗不息,真的是相當勵志的人生正能量。

當然,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表彰大會上,負責拍照的同志說:"三叉戟同框,難得??!",他們卻謙虛的表示:"得了吧,我們仨就是臭皮匠!",這句話看似是幽默和調侃,但戰(zhàn)臺烽覺得也不無道理,他們看似三個鐵憨憨,但實際確實是"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儼然是一個張弛有度、收放自如、術業(yè)有專攻的組合戰(zhàn)隊。

聊到《三叉戟》中的"三叉戟"組合,不得不提一下有關這個劇名的由來。在我們現實中,有兩種"三叉戟"被眾人所知:其一,是一種傳統殺器,在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冬的武器,這種武器在我國及世界其他國家,也有悠久的歷史和淵源,比如說漁民常用的三岔魚叉等等;

其二,則是指一款由英國德·哈維蘭公司研制的中短程三發(fā)噴氣式民航客機,這款客機被稱為"三叉戟"的原因,源于飛機有三套獨立的飛行控制系統和三臺發(fā)動機。

由此,再回過頭看《三叉戟》中的"三叉戟"兄弟,就感覺這個形容極其貼切,這三位堪稱警界精英的老哥哥,雖然工作崗位、性格脾氣、家庭情況等等各不相同,比如崔鐵軍的特點是擅長偵查和推理、徐國柱的特點是人緣廣善于抓捕、潘長海的特點是套路深嘴皮子溜擅長審訊……但每個人都是所在領域的一把好手,三人組合起來又能互通有無、協作前進,似這樣分是利刃,組是重拳,真得是妥妥的利器。

在整部《三叉戟》中,幾位乘風破浪的哥哥們,不僅要解決一系列的小麻煩,也最終將劍指涉案金額數十億元的金融大案,當下的劇情,也在一步步地向著未來邁進。幾位智勇雙全的人民警察,不僅有著豐富的經驗,也時常與時俱進,將最先進的刑偵手段和設備都予以應用,當然,他們貌似憨厚的長相,也在辦案的過程中得以更充分的利用。

比如說飾演崔鐵軍的陳建斌,就上演了一場臥底大戲,身穿軍大衣,戴上帽子、耳烘和口罩,順利潛入了形跡可疑的示威人群,不僅將這些人的來龍去脈調查清楚,將幕后的組織者摸個底透,而且還不顯山不露水地施展"反間計",手段那是相當的高明。戰(zhàn)臺烽看到這部分的時候,簡直被陳建斌的呆萌造型和一本正經的亞子給逗到笑出眼淚。

如今,《三叉戟》在江蘇衛(wèi)視熱播正酣,劇中的罪案團伙,也在漸漸浮出水面。當然,對手也是相當狡猾,不僅時刻防備,而且也在挑撥"三叉戟"三兄弟的關系,他們能否戰(zhàn)勝自我,挫敗陰謀,再戰(zhàn)巔峰,就需要我們繼續(xù)追劇起來了,不得不說,《三叉戟》看起來養(yǎng)眼,聞起來真香,千萬別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