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自1983年開始舉辦,是十幾億中國人每一年最期待的節(jié)目,成為中國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小品,作為春晚最喜聞樂見的節(jié)目形式,在這幾十年里悄然進化。
早期的春晚小品,陳佩斯、朱時茂二人可謂打響了名號,《吃面條》、《拍電影》、《姐夫與小舅子》、《主角與配角》等作品經(jīng)久不衰,這些作品即使放在現(xiàn)在欣賞還是能令人捧腹大笑,觀眾評價他們“往那一站就是戲",演什么都像是本色出演,二人的默契搭檔,成了小品界的一段佳話。

由于初期專業(yè)的小品演員人數(shù)不多,當時不少的春晚小品還需要相聲演員的參演,如《英雄母親的一天》等作品,侯耀文、石富寬、姜昆等相聲藝人都有此經(jīng)歷,相聲小品這個藝術(shù)形式也是應運而生。

后來,有了一大批小品演員、喜劇演員的涌現(xiàn),小品進入了它的繁榮階段,趙麗蓉、鞏漢林、黃宏、蔡明、郭達、潘長江等等,各位演員各顯神通,創(chuàng)作了許多經(jīng)典的作品,小品開始成為春晚上的重頭戲。

更令人稱道的是,90年春晚喜劇演員趙本山的登場,拉開了他和徒弟們在春晚持續(xù)霸屏十數(shù)年的序幕,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提起趙本山,觀眾便能聯(lián)想到他眾多搞笑幽默的作品。在春晚舞臺上,趙本山、范偉、高秀敏被稱為“鐵三角”組合,《賣拐》、《賣車》、《送水工》作品膾炙人口。和宋丹丹打造的“白云黑土”,與主持人崔永元合作的情景小品,在每一年的春晚都給觀眾留下了無數(shù)笑料。他的名字,成為了小品的一張名牌。

2005到2010年的小品節(jié)目,大多由上述一些老牌藝術(shù)家主控,10年春晚小品開始加入牛莉、殷桃等影視演員。與此同時,老牌演員也未落幕,一句“我想死你們了”貫穿始終的馮鞏,潘長江與蔡明的經(jīng)典組合,還有孫濤、郭冬臨、邵峰等等一直活躍于春晚舞臺。開心麻花三人組、沈騰、馬麗,到近幾年登場的賈冰、賈玲,喜劇新秀面孔不斷亮相,部分意義上這也要歸功于近幾年喜劇選秀節(jié)目的興起。值得順道一提的是,開心麻花團隊近幾年影視作品成績都相當不錯,還有昨日剛上映的賈玲導演作品《你好,李煥英》感動無數(shù)觀眾,口碑甚佳。

2020年,春晚小品有了大變動,秦嵐、張若昀、沙溢、吳磊、黃曉明等眾多非喜劇或小品演員以小品形式匯聚春晚,給觀眾的感覺就是一個字:新。這也正契合了春晚導演楊東升的出發(fā)點,他在采訪中說到:“以前那種老的套路、那種小品的模式都有比較大的創(chuàng)新,小品的演員基本一半以上都是新面孔?!?/p>

采用非小品演員的做法,這也是為了順應當前流量當頭的趨勢,要打造既受老觀眾喜愛,又能吸引年輕人眼球的作品,這是為了能夠重新挽回春晚年輕受眾群體的舉措。并且近年的春晚小品多為歌頌式主題,選用當紅的流量明星,也能將如此價值觀傳遞給當代的年輕人。
2020春晚的《機場姐妹花》,黃曉明主動玩梗,春晚小品首秀效果比較成功。而《喜歡你喜歡我》卻被網(wǎng)友詬病比較尬,矛頭直指“流量明星不會演小品”,這確實也是選用流量明星可能帶來的不足之處,過度追求靠流量吸引眼球卻忽略了節(jié)目效果。
但今年的春晚小品,有了很大的進步,老演員、新演員相配合,取得了成功。專業(yè)喜劇演員賈冰,配上自帶喜感的包貝爾,倪妮、唐藝昕、楊迪、張雨綺等演員各司其職,將扮演的人物形象呈現(xiàn)得相當?shù)轿弧?/p>

另一邊的《每逢佳節(jié)被催婚》,萬茜和任嘉倫的cp給觀眾的印象是既很甜又不尬,整個節(jié)目笑點相當充足。

賈玲、張小斐的《一波三折》,專業(yè)喜劇人把每一個笑點、包袱都拿捏得極為標準;《陽臺》傳遞了對偉大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贊美;《大掃除》則犀利地諷刺了對上司的奉承、迎合??梢哉f,今年的春晚小品,質(zhì)量是真不錯。
同時,還有網(wǎng)友將春晚小品進行剪輯,把小品里的幾位美女明星鏡頭二次創(chuàng)作,戲稱“偽小品”,萬茜、張雨綺兩位浪姐,加上“空姐”倪妮,網(wǎng)友們直呼“太甜了!”
今年的小品,讓我們看到了春晚小品引流的成功做法:老牌喜劇人配合流量大咖,既不失小品的幽默又能吸引更多的觀眾群體,或許這才是春晚小品的金鑰匙。
最后,期待明星們在春晚小品上給觀眾帶來更多的驚喜,也期待春晚小品更好的效果、更多的歡樂!文/東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