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家庭教育為主題的影視劇層出不窮,且反響不俗。這些故事猶如一面鏡子,是對我們這個習慣性教育焦慮社會的現(xiàn)實寫照,其中的痛點往往能夠為觀眾提供一些思考,引發(fā)社會熱議。近日,“小”系列家庭教育題材劇《小舍得》在東方衛(wèi)視、CCTV-8電視劇頻道播出,愛奇藝同步播出。該劇根據(jù)魯引弓同名小說改編,講述南儷、夏君山和女兒夏歡歡、夏超超,田雨嵐、顏鵬和兒子顏子悠等“小升初”階段中國家庭的故事。
《小舍得》是檸萌影業(yè)專注于家庭教育的第三部劇集。第一部《小別離》聚焦初中升高中、留學的故事;第二部《小歡喜》聚焦高中升大學、高考的故事;第三部《小舍得》則彌補了此前兩部劇的空缺,講述的是小學升初中的故事,更多關注小學年齡段孩子的身心成長問題。
該劇以一場“家宴”拉開序幕,每隔一段時間的周末,南建龍都會要求兩個女兒帶著她們的小家庭,回來參加家庭聚餐。一場20分鐘左右篇幅的飯局場面,巧妙地把該劇主題、主要人物、人物關系、情節(jié)矛盾等核心要素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不同場景、不同人物的一組組鏡頭快速切換,劇情節(jié)奏緊湊,人物刻畫到位,細節(jié)處理精準,處處都是“戲”。如飯局開始前,外婆為兩家人準備拖鞋,給南儷拿了一雙一次性拖鞋,給其他人準備的卻是日常的拖鞋;飯局開始后,外公給兩家小孩準備禮物,其中給顏子悠的禮物卻和上次送的一模一樣等,這些細節(jié)敏銳地捕捉到了重組家庭在處理親子關系時的微妙之處,也為復雜的人物心理變化鋪陳了伏筆。
飯局中基于孩子的攀比,更是將這一再婚大家庭的關系推向了暗潮洶涌的局面。背圓周率、才藝展示、成績排名……一場典型的“中國式”家庭聚會,充分展現(xiàn)了當下現(xiàn)實家庭教育中的“攀比”現(xiàn)象。一場戲下來,兩個持有截然不同教育觀的家庭形成鮮明對比,外婆蔡菊英的女兒田雨嵐的育兒觀是“愛拼才會贏”,成績就是硬道理,其兒子顏子悠也是班里的尖子生;外公南建龍的女兒南儷信奉的是“快樂童年”,對成績不甚在意,其女兒夏歡歡擅長唱歌,成績卻不理想。本就因重組家庭有著隔閡的兩個女兒,因育兒理念不同和攀比心理,關系更是“雪上加霜”。
《小舍得》是一部關乎家庭教育的焦慮與探索的現(xiàn)實主義劇作,以家庭教育為主線,全景式、多維度地展示了不同家庭的生活,尤其聚焦生活細節(jié),其劇情內容幾乎覆蓋社會各個圈層,易于讓不同年齡圈層的觀眾產(chǎn)生共情。除了家庭教育,劇集同時對二胎問題、啃老現(xiàn)象、教育資源平衡、教師職業(yè)道德、該不該有課外輔導等當下的社會痛點進行了多視角探討。劇集并未給出絕對的肯定或否定答案,而是從客觀、立體的敘事視角來展現(xiàn)不同的觀點碰撞,故事終會有結局,人生卻充滿未知,教育更是沒有正確答案。
在如今外部教育環(huán)境的層層施壓之下,劇中幾個家庭都陷入“教育內卷”的泥潭中,《小舍得》更多的是為觀眾提供一些思考與反思,傳遞“舍”與“得”的利害關系。教育沒有通行的標準,人生亦是如此。對于孩子,特別是對于小升初低年齡段的孩子,他們需要減負,他們的父母更需要松綁,需要學會怎么“舍”,如何“得”。有“舍”才有“得”,這是劇名的釋義,也是全劇的主旨。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