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百年奮斗史,可以詮釋的方式有很多種,電影《1921》,用鏡頭的語言,細膩的情感,豐滿的人物,還有那精致還原的置景,或恢宏或激昂或潸然淚下的音樂,看得人熱血澎湃。尤其是影片里的那些經(jīng)歷血與火洗禮的浪漫主義情懷,刷兩遍都不多!
導(dǎo)演黃建新確實有拍攝這種獻禮片的經(jīng)驗,這一次,將視角對準共產(chǎn)黨的誕生,黨的一大召開的歷史背景。開頭的緊張氣氛,和結(jié)尾的波瀾壯闊,形成最為鮮明的對比,也正是這種首尾的交相呼應(yīng),也讓人看到了從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到建立新中國的偉大征程,創(chuàng)業(yè)不容易,有多少革命志士為之流血犧牲,勝利來之不易,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去把理想火炬?zhèn)鬟f,這是使命,更是責任,是擔當,也是歷史的必然。
這是一部展現(xiàn)首批中國共產(chǎn)黨人群像譜的戲,尤其是在介紹人物的時候,很明確地標識出年齡。最大的也不過45歲左右,大多都是20出頭的青春年華,平均年齡也只有20多歲,太年輕了。
很多浪漫的鏡頭,讓人覺得一下子拉近了人物和觀眾的距離,雖已百年,依舊青春。毛澤東和楊開慧的告別,依依不舍,又讓人覺得浪漫甜蜜。李達和王會悟的簡單婚姻,卻處處都表現(xiàn)出你儂我儂的親熱。當看到劉仁靜、鄧恩銘、王盡美等人燦爛微笑著見識繁華上海大世界的時候,你是不是也覺得,他們的眼里,也是滿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如果說,導(dǎo)演是一個細節(jié)控,那更多的細節(jié),則讓觀眾看到了人物有血有肉更富有個性張揚的魅力。毛澤東、何叔衡等人在長沙開會,外面下著雨,氣氛很熱烈,在熱議中,毛澤東的發(fā)言,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既視感。在上海街頭,當他被外國人群包圍,跟著隊伍前行時,突然被看門的中國人攔了回來。看到外國人放煙花的耀武揚威,屈辱感油然而生。影片用毛澤東奔跑在十里洋場的搶眼畫面,回閃著父親的追打,抵制日貨的畫面,和楊開慧的看煙火,搭配音樂的響起,瞬間讓人淚眼婆娑。理想是可以選擇的,為之奮斗,一無所獲,也是值得。這樣的話,發(fā)人深省。
兩次表達愛情的畫面,溫馨感人,真是甜到齁。楊開慧送毛澤東去上海,淅淅瀝瀝的雨,表達出濃烈的不舍。從楊開慧口中說出來的“我才不粘你呢”,到何叔衡直接用傘擋住自己之后的“不急不急”,一下子將告別表現(xiàn)的生動而富有生機,真是有點戳心窩的感覺,太甜了。毛澤東和李達第一次見面,李達請毛澤東吃飯,當毛澤東看到李達為王會悟夾菜的時候,更是眼中生羨。而鏡頭更是在李達和王會悟中間視角,直接呈現(xiàn)出來毛澤東的臉,真是讓觀眾覺得身臨其境,表現(xiàn)的好生動細膩。
音樂的運用,真是豐富到位,除了愛情的表達有音樂,人物的個性展現(xiàn)有音樂,而在談理想講人生慶勝利的時候,同樣也生動的運用到了音樂。陳潭秋董必武的對話,背景音樂和對話好配。何叔衡在參加一大的時候,年輕人請他講自己的故事,音樂緩緩響起,很動人。李達起草完文件,在房頂?shù)膮群?,大聲笑中,音樂的恢弘大氣。而在嘉興南湖紅船上的興奮,更是用朗讀《共產(chǎn)黨宣言》和共唱《國際歌》做了最有力的表達。而《國際歌》出現(xiàn)了兩次,除了這次的激情澎湃,還有李達和王會悟在樓頂?shù)臏I流滿面,那是因為李達想到自己抵制日貨的時候,手里還拿著日本產(chǎn)的火柴,一瞬間的無地自容,讓他明白,偌大的國家,需要有自己的火種。
從陳獨秀李大釗“我們的使命將將開始”的鐵窗對話,到影片最后一一呈現(xiàn)出來的革命先烈的英勇就義。故事氛圍的渲染,不多不少,剛剛好,那種在憤慨中的克制,到犧牲的大無畏,太過震撼。像這種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的影片,值得二刷,刷兩遍都不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