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5電影網專稿 當頭發(fā)被歲月洗白的周秉坤和鄭娟,并排走過植被茂盛的綠茵小道時,年代劇《人世間》也迎來和觀眾告別的時刻。
該劇以居住在東北社區(qū)“光字片”一戶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視角,描繪了十多位平民子弟半個世紀的跌宕人生。該片從小人物視角出發(fā),展示了中國翻天覆地的社會巨變和百姓的日常生活變遷。

超6萬人評分,豆瓣均分8.1分,證明了劇集內容質量過硬,更被不少觀眾盛贊這是一部屬于中國人的平民史詩。由梁曉聲創(chuàng)作的原著同名小說,更迎來了一波銷售熱潮。
這種熱播影視作品賦能文學書籍銷量的現(xiàn)象,早已有之。此前,《流浪地球》、《隱秘的角落》、《小歡喜》等片熱播期間,均為原著文學作品銷量提升帶來一波強力助攻。
文學與影視雙向賦能是常態(tài)
“從線上購書平臺的月銷數(shù)據可以看得出,《人世間》的熱播對圖書的銷量增長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在劇集高熱度、高評分的雙重積極作用下,必然會帶動圖書的銷量。” 接力出版社青年分社營銷主理賈毅奎,接受1905電影網采訪時,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目前,一些頭部電商關于此書的月銷量達到1萬+。在商品封面圖上,不少線上書店打上了雷佳音主演同名電視劇的標簽,吸引路人目光。

熱播影視劇帶動原著小說銷量驟增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
根據艾瑞咨詢發(fā)布的《2020中國圖書市場報告》顯示,2020年電子書暢銷排行榜TOP10中,熱播劇《沉默的真相》和《慶余年》則帶火了原著電子書的銷售,《長夜難明》位列第6,《慶余年》位列第10。
2019年底,亞馬遜中國發(fā)布2019年度Kindle年度付費電子書暢銷榜。其中,《長安十二時辰》、《流浪地球》分別因為同名影視劇的火爆,位列榜單第二、第五名。

“我覺得是存在著一定關聯(lián)性的,至少在短期內對原著圖書銷量是有一定帶動作用的。每次改編的影視劇上映或者開播的時候,對應的原著可以獲得更多的曝光和關注,可以很直觀地在當當啊,京東啊,微信讀書等很多平臺上的文案、榜單感受出來。” 鳳凰聯(lián)動出版社編輯認為改編影視劇帶動原著銷量增長是件好事。這其實也反向證明了原著的文學價值和魅力。
“文學與影視,這是一種相互區(qū)分、相互激勵而又相互啟發(fā)、相互成全,最終相互增強和放大的關系。”中國作協(xié)主席、中國文聯(lián)主席鐵凝認為從文學到影視,不僅是在描述一個過程,更標志著一個生機勃勃的創(chuàng)造與接受的廣闊空間。

市場上不少作品,也存在從影視到文學的反向商業(yè)路徑。
2019年2月,《流浪地球》成為當年春節(jié)檔最大黑馬。同年3月,揭秘電影制作過程的《<流浪地球>制作手記》書籍一經推出,便一書難求。這部講述中國科幻電影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作品是如何誕生的紀實文學,成功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

2021年,張藝謀首部諜戰(zhàn)片《懸崖之上》大賣,創(chuàng)造其職業(yè)生涯票房新高。2022年1月份,以全勇先原始劇本為藍本的同名書籍正式出版。全勇先坦言,這本書的出版,其實是希望影迷、讀者能夠有機會多一個角度審視、考量劇本。

觀眾為何愛“影”及書?
原著《人世間》是當代作家梁曉聲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于2017年12月首次出版。2019年,該書獲第二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同年8月16日,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梁曉聲將自己的生活積累、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全部融入此書創(chuàng)作中。其父和劇中周家父親一樣,同是“新中國第一代建筑工人”,在國家困難時期到西南支援三線建設。
原著小說濃郁的生活氣息,為影視化改編提供了扎實基礎。影片的熱播,更帶動了原著暢銷。開播以來,小說《人世間》迅速攀上各大圖書銷售平臺的暢銷榜前列,成為爆款。
深圳出版集團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僅以深圳六大書城的銷售數(shù)據為例,《人世間》套裝自2017年底上市以來,累計銷售711套。其中,2022年銷售140套,占比接近五分之一。而以1月28日為起始時間計算,一個多月的數(shù)據就等同于過往一整年。

“因為在看劇過程中,劇情緊湊很生活化,劇中塑造的人物很立體,情感飽滿,多次潸然淚下。想看看書里對人物的塑造,是不是有不一樣的解讀,比如周蓉和鄭娟。” 在接受1905電影網采訪時,劇迷小雨透露了自己購買圖書的初衷。在此之前,這種因劇購書的行為還發(fā)生在觀看《三國演義》等劇集時。
不少觀眾養(yǎng)成了因劇購書的習慣。來自遼寧調兵山的觀眾柴寶俠,看到《人世間》第26集時,就毫不猶豫的購買了原著小說。在此之前,她也曾因為追劇,而購買了《亮劍》、《闖關東》等原著書籍。

“改編影視劇嘛,畢竟不可能完全照搬原著。另外,囿于時長和形式限制,同樣不可能把書中涉及的一切全部呈現(xiàn)出來,那就會存在取舍。從個人角度來看,還是很喜歡去了解一下劇版里面沒有呈現(xiàn)出來的內容的,看一看劇版和原作的異同。”作為圖書出版業(yè)一線工作人員,鳳凰聯(lián)動出版社編輯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由此可見,為了更好地理解劇中人物與原著角色的差別,對于未能呈現(xiàn)光影之上內容的獵奇心理,成為不少觀眾購書的主要原因。對于一些有續(xù)集拍攝計劃的影視劇作品而言,不少觀眾難耐首部與續(xù)集之間的“空窗期”,選擇購買原著提前了解故事走向,比如《慶余年》 等。
未來文學作品改編國產影視劇有多少?
“這是我的菜。”
一口氣讀完《人世間》,導演李路被時代風起云涌之下小人物的命運起伏故事打動。最終,他將原著搬上了電視舞臺,為觀眾帶了一場精神文化盛宴。在其看來,這部小說豐富的人物群像、不帶主角光環(huán)的煙火氣息等,為影視劇改編帶來非常好的基礎。
未來,觀眾還能夠欣賞到哪些由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呢?
電影方面,已經官宣2023春節(jié)檔的《流浪地球2》,仍然改編自科幻作家劉慈欣同名小說,將講述點燃木星后發(fā)生的故事。演員陣容方面,導演郭帆、編劇及制作人龔格爾、主演吳京悉數(shù)回歸,劉德華、張豐毅助陣,影片已于2021年10月青島開機。

根據2020年光線傳媒財報公布的未來電影制作計劃,公司將會拍攝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新版《三體》。當時披露的信息顯示,該項目正處于前期策劃中,導演、演員名單還未確定。
由烏爾善導演執(zhí)導,改編自古典神話經典小說《封神榜》的《封神三部曲》,已經拍攝完成。除此之外,即將上映的《柳浪聞鶯》、《回廊亭》等國產電影,均改編自相關小說。

電視劇方面,2022年待播當代都市劇中,由王家衛(wèi)執(zhí)導,胡歌領銜主演的《繁花》,改編自知名作家金宇澄同名小說。作為閱文集團時代旋律三部曲終章的《心居》,則改編自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滕肖瀾同名小說。根據九夜茴小說《曾少年》改編的同名電視,也即將播出。

2022年古裝待播劇中,由“神仙姐姐”劉亦菲主演的《夢華錄》,由楊洋、趙露思領銜主演的《且試天下》,分別改編自關漢卿元曲話本《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傾泠月同名小說。
文學作品作為最古老的藝術形式,為當下不少影視劇創(chuàng)作提供了靈感源泉。改編影視劇的熱播,也助推原著作品出圈。兩者之間的良性循環(huán),為中國影視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提供強大動力。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