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盤點《封神第一部》的三“神”
上映兩天,《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票房已突破兩億,作為我國民間傳說改編而成史詩奇幻電影三部曲,《封神三部曲》對于中國電影的意義大于電影本身。
表演上,烏爾善大量啟用新人,啟用“封神訓練營”進行專業(yè)化特訓,將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面孔送上大銀幕;特效上,《封神三部曲》是迄今為止體量最大的奇幻史詩題材系列電影,特效成為敘事的一部分;劇情上,電影根據(jù)成書于宋元時期的《武王伐紂平話》和明代小說《封神演義》改編,對于主要人物姬發(fā)、殷壽的故事線做出調整,使其更符合現(xiàn)代觀眾取向。
表演“神”
演員們的“封神”大學
姬發(fā)扮演者于適、殷郊扮演者陳牧馳、蘇妲己扮演者娜然、楊戩扮演者此沙……《封神第一部》啟用了太多不曾進入大眾視野的新演員,并送進封神訓練營進行角色特訓。武術、馬術表演、歷史、古代禮儀,文武都需要學習,演員戲稱訓練營為“封神大學”。
在進入訓練營的前半年,新人演員不清楚將要分配給自己的角色,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能獲得留下的資格。此沙原本準備扮演質子旅的一員,后期卻突然“升仙”改為扮演楊戩,則需要在吊威亞項目上進行針對性加練;姬發(fā)的射藝也有專門課程,以供于適找到角色定位。沒想到封神大學的“專業(yè)課”如此因材施教!
動作戲是《封神三部曲》的重中之重,在拍攝前三個月就開始排練成為劇組常態(tài)。為了某場戲,在拍攝一年之前就開始排練,這些情況都是真實發(fā)生過的。
在表演方面,《封神》劇組整體采用以老帶新的方式,費翔、黃渤、李雪健等資深演員運用多年表演經(jīng)驗,幫助后輩克服緊張心理、快速進入表演狀態(tài)。新人還可以近距離觀摩前輩的“實戰(zhàn)”表演,例如姜子牙撞柱子的橋段,就是黃渤自己設計添加的,對于新人演員啟發(fā)很大。那個瞬間,觀眾仿佛又看到了我們所熟悉的黃渤,這就是演員自身表演風格帶給影片的魅力。
特效“神”
實景or綠幕?
《封神三部曲》拍攝制作花費九年時間,其特效制作的精良程度讓人難辨真假。電影中有通天之高的祭天臺,多數(shù)觀眾可能認為是綠幕拍攝,實際上卻是一個100%的實景。實景還是綠幕,傻傻分不清楚!
祭天臺
由于巨量的特效場景,演員不得不與虛擬生物互動表演。面對著一片“虛無”,演員仍然要保持信念堅定與視線跟隨,相信它的存在,腦補它的每個反應、動作和表情。
于適表示,自己永遠無法忘懷“饕餮追姬發(fā)”的片段,坦言“一周通告單,每天都是饕餮追姬發(fā)”。馬是真的,景是假的,饕餮更是沒影,全憑意念在演。在影片中呈現(xiàn)了大概五分鐘的鏡頭,實則耗費了巨大的工作量,在不同的棚里拍了整整一個月。
演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固然重要,導演組的良苦用心也功不可沒。在拍攝前,演員就會拿到導演制作的特效預覽動畫,幫助演員在腦海中建立與虛擬生物交流的大概效果。雖然相比正片粗糙很多,但創(chuàng)作團隊保證了預覽中每個鏡頭的動作、特效與調度與成品完全一致,對于演員發(fā)揮起了關鍵作用。烏爾善,你好寵。
劇情“神”
伐紂有緣,商亡有因
《封神演義》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但小說成書于明代,又經(jīng)歷過明清文人不斷增改,有幾百個版本共同留存于世?!斗馍袢壳访鎸χA康膫髡f素材,須明確敘事主線,講好封神宇宙故事。對于角色故事線的改動,《封神第一部》主要集中于姬發(fā)與殷壽兩人。
傳說中,殷壽在朝歌酒池肉林,而姬發(fā)在西岐,由于天下民不聊生,突然決定伐紂,二人正面矛盾發(fā)生太晚,戲劇沖突不足。新版姬發(fā)則是從少年時期就被安插在朝歌,從小向殷壽習武。姬發(fā)是一個熱血青年,為了成為像殷壽一樣的“大英雄”,他主動前往朝歌成為質子,但發(fā)現(xiàn)心中偶像慢慢暴露出了真面目,甚至親手殺了他,逃回西岐。(殺沒殺透還未可知)
如此一來,姬發(fā)伐紂的原因更加明晰。由于親眼見證了殷壽的殘忍、父親姬昌的遭遇、哥哥伯邑考的慘死,姬發(fā)獲得人人得以共情的強大伐紂動力。
而殷壽劇情的改動則是主要聚焦于與妲己的關系上。美人誤國是話本中常有的情節(jié),妲己、褒姒、楊玉環(huán)等都背負著千古罵名,真正昏庸的君主卻隱身其間。傳說中妲己魅惑紂王,建造酒池肉林、炮烙之刑,但《封神第一部》卻講明一事:妲己雖惡,但枉顧天譴、敗壞人倫、弒父殺兄、誅妻斬子的主謀始終是紂王。電影中的殷壽終于不是一顆無辜的棋子、一架被操縱的空殼,而是能文能武、殺伐決斷的野心家。作為二王子,他缺少父愛、生性多疑、渴望權力,又壓抑本性多年,直到與妲己勾結才暴露無遺。
狐妖附身蘇妲己,并不是要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而是用來滿足殷壽的權力欲。“天棄我大商”,主因在殷壽。以其建造質子旅的能力與遠見,即便沒有妲己報恩,殷壽取得王位仍然大有希望。
將主角地位再次交還給姬發(fā),彌補了伐紂動機的邏輯漏洞;把亡國之責重新推回給殷壽,糾正了千年以來女性擔罪的敘事習慣。這樣的改編,再多來點!
作為藝術作品,影片有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有了表演“神”、特效“神”、劇情“神”,《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在中國影史的作用有目共睹。
不論是封神榜還是“指環(huán)王”,只要主角在路上,中國電影就在路上。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