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喘吁吁》讓“葛大爺”氣喘吁吁
正在上映的電影《氣喘吁吁》遭遇了惡評如潮,觀眾們現(xiàn)在似乎理解了葛優(yōu)當初為什么要一個勁兒地往后躲,不肯承認自己的“男主角”身份。導演鄭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與葛優(yōu)之間的“對立”被媒體放大了,但是他也坦承自己的這部影片確實有問題:“好比我想說段相聲,讓大家輕松幽默一下,可誰知道把大家說木了、說哭了,甚至有人想自殺,對于這個后果,我需要時間來安靜地總結?!?
■影片上映后惡評一片
《氣喘吁吁》在宣傳期間,葛優(yōu)的表現(xiàn)有些“異?!报D―先是在發(fā)布會上表明自己是“非主演”。隨后,在談及對于影片的期望時,閃爍其辭,甚至暗示導演似乎自我感覺太好了。而這些讓人不解的行為,在影片上映后得以真相大白,《氣喘吁吁》被稱為暑期檔口碑墊底的影片,此時再聯(lián)想葛優(yōu)當初令人不解的行為,原來并非“空穴來風”。
目前,電影《氣喘吁吁》的票房過了2000萬,但是走出影院的觀眾卻很“氣憤”,認為影片讓他們失望極了。按說,《氣喘吁吁》有葛優(yōu)、劉樺,好萊塢影星約翰?薩維奇等人保駕護航,選取的人物也頗有現(xiàn)實意義――企業(yè)遭遇危機的小公司老板、天天擔心老公有外遇的家庭主婦、一句話都不說的叛逆青年、想到中國投機掘金的美國奶酪販子、礦井出事故的山西煤老板、最終沒能禁得住名利誘惑的美女秘書等。但這些人被組合在影片中,整個故事卻完全變了味道,導演的電影語言讓人難以理解。
■“一桶熱氣騰騰的泔水”評得很對
對于這些負面評價,導演鄭重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并不回避,“我甚至很想跟一些‘理智’的影迷交流一下,比如那位評價《氣喘吁吁》為‘一桶熱氣騰騰的泔水’的影迷,還有說導演‘笨拙’的影迷?!编嵵卣J為觀眾們雖然在“貶影片”,但也無意中暗合了他的某種想法,“比如,熱氣騰騰的泔水,多準確地形容了男主角李強混亂的、病態(tài)的內(nèi)心世界,這正是我想展現(xiàn)的;而所謂‘笨拙’,我正是想在影片中去除技巧,我已經(jīng)厭倦了一些傳統(tǒng)電影的修辭豐富的對白,任何對生活的臆想是經(jīng)不起考驗的?!?
盡管導演鄭重在“罵聲”中品出了“理解”的意味,但他也坦承自己的影片肯定有不對勁的地方:“其實,我想說段相聲,用很商業(yè)的手法讓大家樂樂,但是沒想到,相聲的素材讓演員很痛苦,觀眾也樂不起來,也許是因為將相聲翻譯成影視語言的過程中,有些內(nèi)容未能很好地轉換,對于這一切,我需要時間去總結,跟那些出發(fā)點是基于藝術探討的人士一同探尋?!?
■我“自私”地保留了個人風格元素
也許正是鄭重強調的“藝術性”使得他雖然以“商業(yè)”之名請出了葛優(yōu)等明星,但在拍攝過程中卻不肯放棄偏于小眾的“實驗性”,對此,鄭重承認自己確實保留了“自私”的一面,“我很羨慕有些導演能在作品中完全將自己的風格痕跡拿掉,但是,我還是想把自己的想法放進去一部分,我不愿意一味地討好觀眾,我也有點固執(zhí)地想‘帶您走會兒’。我在剪輯的時候強調的是心理上的聯(lián)系,而不是故事上的聯(lián)系,我想讓影片在精神境界的層面上更加自由地轉換,而不必拘泥于故事的前因后果?!?
鄭重隨后的舉例頗有“意識流”風格:“比如,要拍攝我今天來接受采訪,那么畫面可以從我照著鏡子開始,隨后切換到我小時候打架被狂捶的情形。雖然看似毫無聯(lián)系,但是在心理上,它們卻是有一致性的,都在遭遇心理上的困境……”
■葛優(yōu)是一個委婉的人
鄭重透露,他的故意“幼稚”、故意“跳躍”、故意“非正常”,也讓投資方和葛優(yōu)都覺得不適應,那么,外界對于二人“關系破裂”的猜測是否屬實?鄭重堅決否認:“我和葛優(yōu)交流的非常具體,葛優(yōu)是一個非常委婉的人,他從來不會直接質詢我的導演方式,當然,爭論是有一些的,但一旦他了解我每個畫面都有自己的深思熟慮,他一般不會干涉。”
不過,鄭重在《氣喘吁吁》中呈現(xiàn)的葛優(yōu)顯然不是觀眾所期望的,對此,鄭重有些無奈:“人們在腦海中不愿放棄葛優(yōu)在‘馮氏喜劇’中的表演方式,看到《氣喘吁吁》時便形成了強烈的落差。可以說,葛優(yōu)在馮小剛現(xiàn)實主義的影片中發(fā)揮了他最具優(yōu)勢的一面,但是,我的影片不同于馮小剛的電影,我展現(xiàn)的是心理現(xiàn)實主義?!辫b于關于《氣喘吁吁》的討論越來越激烈,甚至已經(jīng)涉及到演員與導演關系的層面上,鄭重表示,關于影片的批評似乎有“被放大”的趨勢,“一切似乎都過于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