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會有更多大片襲來
人均觀影頻次提升空間大
票房增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觀眾人次的大幅飆升。
2006年,中國電影“觀影人次”僅為0.89億,2007年突破1億大關,2010年達到2.5億,相比2006年翻了1.8 倍,年均增速為22.94%,居全球之最。截至10月30日的統(tǒng)計,2013年內地觀影人次為5.04億,同比增長39%,預計全年觀影人次可達6.5億。
6.5億人次的概念基本就是中國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走進了電影院。業(yè)內公認,當下的年輕人已經把看電影當成一種習慣,但具體到人均數字和北美市場差別還很大。
縱觀北美電影市場,雖然影院和銀幕數已接近飽和,增長率僅為我國的1/8,年人均觀影次數卻是中國的9倍(注:美國人均觀影次數3.88次/年)。
由此可見,未來的中國電影市場觀影習慣培養(yǎng)、觀影頻次提升的空間仍然很大。換句話說,觀眾去影院的次數只會越來越多。
中外大片云集不愁沒得看
說到底,銀幕數再多,讓電影市場火暴的最關鍵因素還是上映的影片。
如果說2013年是電影的“青春年”,2014年就將是大導演們的回歸年。
張藝謀、
陳凱歌、
姜文、
徐克、
吳宇森、
許鞍華等導演界精英將集體出動,
寧浩、
郭敬明、
徐崢等新興實力派導演也躍躍欲試,有了這些名導的號召,各路明星們自然紛紛出鏡,讓2014年的電影市場顯得異常紅火。
從目前公布的檔期來看,2014年1月、2月,
甄子丹、
郭富城、
周潤發(fā)主演的
《西游記之大鬧天宮》和
范冰冰、
黃曉明主演的
《白發(fā)魔女傳之明月天國》先聲奪人;此后張藝謀的
《歸來》、姜文
《一步之遙》、
陳凱歌的
《道士下山》、吳宇森的
《太平輪》、
田壯壯的
《楊貴妃》、
侯孝賢的
《聶隱娘》、
顧長衛(wèi)的
《微信時代的文藝愛情》、法國著名導演
讓·雅克·阿諾來華執(zhí)導的
《狼圖騰》、
烏爾善的
《鬼吹燈》、徐克的紅色經典
《林海雪原》等都將陸續(xù)登場。
要知道,這些導演無一不是功成名就的主,各有所長,戰(zhàn)果累累。張藝謀等超級大導所拍影片的投資動輒數億元起步。2014年要上映的影片八成以上都是大制作的電影,無論是演員陣容,還是制作班底都備受外界關注,值得期待。以這些名導和其片中演員的號召力,只要檔期給力,破《泰囧》的票房紀錄還是有很大希望的。
在青年導演方面,郭敬明的《小時代3》、寧浩的《致命邂逅》、徐崢的《港囧》、
鄧超的導演處女作
《分手大師》、
程耳的新作《舊社會》等也都有望創(chuàng)造票房奇跡。
當然,除了一眾國產片,進口大片也是總票房的強力貢獻者。2014年,一眾超級英雄將紛紛登陸中國,
《X戰(zhàn)警:逆轉未來》、
《美國隊長2:冬日戰(zhàn)士》、
《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超凡蜘蛛俠2:電光之戰(zhàn)》等都有可能殺進票房前三甲。此外還有
《霍比特人2》、
《猩球黎明》、
《忍者神龜》等受到全球矚目的作品排隊待映,每一部都是3億起步的架勢。
得到“天時、地利、人和”,2014年電影票房突破300億絕非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