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張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在華語院線電影體系里,《烈日灼心》是一部值得鼓勵的電影。與《白日焰火》一樣,影片試圖在華語犯罪類型中開疆拓土,讓這個在華語片中一直被忽視的類型,有更多的成長與變化。
犯罪題材一直是非常受關注的題材,尤其在港片中,向來很受歡迎。不過,內地的電影人卻很少去觸碰這個題材。內地的犯罪片,要么是與香港電影人合作,制作成槍戰(zhàn)和追逐為主的純感官刺激動作大片;要么只能走積極正面的主旋律路線。其中的種種限制與為難,都是不言而喻的。
而《烈日灼心》,則試圖以更嚴肅的態(tài)度去講這個犯罪故事,影片無關主旋律,也不是視覺奇觀的警匪大片,它就是一部以案件做驅動的電影,講這個案件,以及案件中的那些人。這種本格派的故事,也是內地警匪片中非常少見的。更精彩的地方在于,影片努力賦予角色更多的深度,尤其是鄧超與段奕宏兩位主角,不再是簡單的警匪關系,壞人不是全壞,好人也不是完全的好。他們都有區(qū)別于身份標簽之外的性格,是屬于普通人的那部分。這樣的設定,首先使得角色更真實。你會看到一個更真實的、貼近生活的人,而不是標簽式的警察或兇犯。
包括人物關系設定,也能看到老港片最常見的兄弟情。它會讓你想起林嶺東、吳宇森等老港片導演的作品。雖然媒體和觀眾一直在炒作所謂“基情”戲,實際上,片中的人物關系更接近于惺惺相惜的兄弟情。這種相互珍視的感情,讓角色之間(主要是鄧超與段奕宏)更加模糊了彼此的所謂的善惡對立,讓他們的關系更復雜、更曖昧,也讓整個故事的發(fā)展邁向一個更人性的方向。
影片最好的地方仍然是:壞人的兩面性,這是最讓人驚喜的部分。此前,幾乎所有的內地犯罪題材始終不敢突破這個禁區(qū),去賦予壞人人性。而《烈日灼心》,整部電影都是一個壞人兩面性的電影。因為這是一個贖罪的故事,講犯錯的人如何努力從善的事。甚至鄧超,他的身份竟然是一名協(xié)警,這同樣是非常突破禁區(qū)的設定。為了贖罪,鄧超的破案永遠沖在最前,命都不要,別人以為他是勇敢,實際他只是想贖罪。以及郭濤去勇斗歹徒,同樣是贖罪。他們做的一切,都是在償還之前的孽債,去展示壞人的兩面性。
除了案件本身,影片也嘗試用一些更噱頭、更大膽的片段來吸引觀眾。比如鄧超與呂頌賢的激情戲,一直是媒體報道的焦點。從劇情方面講,這場戲是一個巧局,來引導事件走向。而表現(xiàn)方式,也因為其突破尺度的設定,觸碰著內地院線的禁區(qū)。而結尾的高樓追逐,想必會成為無數(shù)恐高癥者的噩夢,其緊張程度,也足以換來無數(shù)觀眾的驚聲尖叫,雖然都是噱頭的東西,與劇情關系不大,不過在調動觀眾情緒,增加觀賞性方面,確實很有意思。
當然,這并非一部完美的電影?!读胰兆菩摹返膯栴}很多,也留下了太多遺憾。由于電影從最開始的220分鐘,刪減至最終上映的139分鐘,導致整個故事都比較碎片,很多段落的設置是缺乏勾連的。甚至有些情節(jié)和人物,都在劇情推進的過程中,消失、或是被遺忘了,留下了太多未解之謎,讓影片變得更加不完整。
而更大的問題則是影片的后半部分。雖然,我們都很喜歡壞人兩面性的設定。但是,影片后半部分對角色的刻意洗白,反而傷害了兩面性的設定,一直到最終,這已經(jīng)不再是個作惡之徒了。一切更像是一場誤會,是不該發(fā)生的事。如果洗白過度,壞人到底是誰?沒有了壞人之后,又哪來的壞人的兩面性。
同時,結尾過多的解釋,使得影片在最后一刻變得冗長啰嗦,好像一個喋喋不休的老人,恨不得把所有一切,該說的、不該說的,統(tǒng)統(tǒng)都說給你聽。這種無節(jié)制無疑傷害了敘事節(jié)奏,也破壞了這部犯罪題材應有的狠辣與內斂。
雖然有很多不如意,卻仍想贊一下這部《烈日灼心》,畢竟在華語院線體系下,我們太少能看到這樣的電影了。它沿著禁區(qū)的邊界小心行走,稍有差池,就可能消失不見。萬幸,它最終得以上映,即便仍有瑕疵。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