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5電影網專稿 國產電視劇的“濾鏡”又被吐槽上熱搜了!從《當家主母》的陰森色調,《一見傾心》《斛珠夫人》的十級美顏,到這回開播不久的《雪中悍刀行》,“又灰又綠”的畫面,讓許多觀眾直呼觀感不適。

如今,大家對“濾鏡”的普遍認知來自手機修圖軟件上的美顏功能,實際上,在影視后期制作中不存在所謂的“濾鏡”說法,更準確專業(yè)的概念是“調色”。
一部影視作品的色調也不是單純由調色就能決定,拍攝時的美術、攝影、燈光設計以及后期的特效處理等部門的共同配合,才能呈現(xiàn)出最終的畫面效果。
“濾鏡”變“綠鏡”
“張若昀的每一個發(fā)絲都在泛綠光”,張若昀、胡軍主演的古裝劇《雪中悍刀行》不僅是慢動作的武打戲被群嘲,“濾鏡”過綠也遭到網友的口誅筆伐。
導演宋曉飛在接受采訪時對此做出解釋,他表示這是這部劇想追求的畫面調性。

在拍攝時,他們全程采用的是電影攝影機,在Log模式下輸出的原片影像是灰蒙蒙的,色調單一,為他們在后期處理上留有很多發(fā)揮的空間。“第一季的故事在江南,中國南方在歷史環(huán)境中,給人最深刻的感受是綠草茵茵的、潮濕的,所以我賦予它綠的成分可能多一點。”
從取景上就可以明顯看出,人物所處空間背景有很多山野樹林,在這種綠色的景色里,再加上一層灰綠的色調,畫面就顯得偏綠了。

導演說,“劇中有些情景需要黑白的厚重感,有些地區(qū)則黃沙漫天,它是根據故事而定的。”但從目前播放出來的整體色調來看,還是以灰綠為主。

一般在后期制作的調色環(huán)節(jié)中,調色師至少要做兩個階段的調色,一級調色是還原拍攝素材的真實色彩,再根據故事和風格需求,進行二級調色和細節(jié)修改完善。
調色不僅僅只是為了美感,更應該服務于故事和風格。比如《英雄》用不同的色彩講不同的故事,《銀翼殺手2049》《沙丘》兩種完全不同的黃色調,都是根據具體情境和表達目的來調換顏色。
因此,《雪中悍刀行》的“綠鏡”不是問題,或許主創(chuàng)是想為作品添加一種古代淡雅質樸、沉淀安寧的氛圍,但是這種綠又是冷色調的綠,帶來一種沉靜壓抑感,本身就容易加重觀眾的視覺疲勞。

如果不根據故事風格需求來做變化,用一種色調渲染過頭,用通篇“一鍵濾鏡”的這種懶方法,肯定會本末倒置,極大影響觀眾的觀劇體驗和沉浸代入感。
為了“高級感”?
《雪中悍刀行》樸素昏暗的綠色調并不是首次出現(xiàn)。從《瑯琊榜》以來,古裝劇就出現(xiàn)過度效仿這類灰蒙蒙色調的趨勢。
同時,制片人于正也是國產劇色調風潮的推手。他以《宮鎖心玉》開創(chuàng)“阿寶色”的艷麗風格,風行一時,之后以《延禧攻略》打造“莫蘭迪色”,從以往姹紫嫣紅的色彩混搭轉向這類低飽和度的灰系顏色。
![]() |
| 《延禧攻略》 |
《延禧攻略》色調受到好評,導致往后于正推出的古裝劇都采用這種莫蘭迪色。從《驪歌行》《玉樓春》到《當家主母》,唐、明、清不同歷史朝代,不同故事,但全用同一種色調,人物在畫面上的臉色也越來越“慘白”,觀眾逐漸就產生審美厭煩了。
|
| 《玉樓春》和《當家主母》 |
無論是《雪中悍刀行》用自然光源和調色配合出的灰綠色調,還是滿屏的莫蘭迪色,與其說國產電視劇苦“濾鏡”久矣,不如說苦“高級感”久矣。
很多國產劇對高級感色調的思維,是以電影感為標桿,因此出現(xiàn)不少極端的風格化色調。
懸疑劇是“重災區(qū)”,為了烘托懸疑氛圍,畫面大量采用暗黑色調,有時候暗到連人臉都看不清,比如《八角亭謎霧》等“迷霧劇場”的懸疑劇,或是歷史懸疑新作《風起隴西》曝光的預告畫面,都有這類問題。
![]() |
| 《風起隴西》 |
如果是為了服務好某場戲的懸疑表達,出現(xiàn)這類色調風格無可厚非,但很多劇單純是為了追求所謂的“高級感”,硬生生將畫面做暗,或是連白天的外景戲也都一片漆黑,就嚴重破壞觀眾的舒適觀感。
有些甜寵劇則會用暖色調的柔光來制造甜美氛圍,運用過多,反而沒有美感,導致人物和畫面都變得霧茫茫,比如《我只喜歡你》過度使用暖黃色調,如圖所示,更別說去追究這個畫面里的光源是從何而來的問題。
![]() |
| 《我只喜歡你》 |
“過度磨皮”也是當下國產劇,特別是偶像劇的一大通病。美顏精修變成某些演員遮掩演技不足或提高顏值的遮瑕膏。
早前,于朦朧和鞠婧祎主演的《新白娘子傳奇》,不僅白素貞的臉磨皮磨成平面圖,連法海也磨到沒有皺紋,最終片方不得不公開道歉并重新調整。

據業(yè)內人士透露,一般在調色環(huán)節(jié)不會對演員進行大幅度的“修臉”動作,除非是片方、平臺或藝人方特別提出需求,才會特別處理。而有些時候是因為日戲夜拍或在棚內拍實景戲,不得不通過“濾鏡”來掩蓋技術上的缺失。
“后期可以再調”便成為許多影視劇找補的借口。
影視作品色調的整體效果,需要前后期所有環(huán)節(jié)的配合,調色也需要積極參與到前期創(chuàng)作中。只有前期和拍攝階段拒絕粗制濫造,追求精益求精,后期調色才有進一步為作品增添光彩的空間和可能。
面對當下國產劇追求所謂畫面的“高級感”,無論用哪種色調,如果故事內容本身不過關,色調沒有針對敘事需求來建構,就只能是表面功夫。

古裝劇的灰、懸疑劇的暗、甜寵劇的柔,也不應淪為同類型國產劇跟風模仿的色調風格,只有適合自身劇作和影像本體的,適合觀眾體驗和理解的,才是真正美的“濾鏡”,有高級感的“濾鏡”。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