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四年前,56歲的蘇敏決定離開令她倍感壓抑的家庭生活,以“50歲阿姨自駕游”為名,獨自開啟了一段迄今行程超過17萬公里,跨越全國400多座城市的孤勇者之旅。
蘇敏的離家出走和旅行歷程,在這些年來持續(xù)引發(fā)社會關注和熱議,全網瀏覽量15億+,短視頻播放量5億+。她的故事也被搬上大銀幕,改編成電影《出走的決心》,在今年中秋檔上映。
電影里的主角叫李紅,18歲憧憬大學,25歲憧憬愛情,45歲憧憬遠游,她的夢想卻不斷被他人打破,50歲的她終于忍夠了、不等了,勇敢離家、開車出發(fā),朝向往的新人生奔去。
導演尹麗川接受1905電影網《對話》欄目采訪說,決定拍這部電影之初,主創(chuàng)就達成一個共識,故事核心不聚焦她上路之后遇到的人與事,而是選擇講述她上路之前的故事。
所以,《出走的決心》不是一部公路片,電影最想表達的是她“為什么上路、如何上路”,用類似“史詩片”的拍法,去拍一個普通女人的前半生,展現(xiàn)她出走的成因和轉變。
導演透露,她在拍攝時最先想到的電影片名是現(xiàn)在使用的英文片名《Like A Rolling Stone》,“像一塊滾石,有很硬的力量感,這就像她的精神本質”。
01
原型蘇敏對電影改編她的故事,抱持完全開放的態(tài)度,尊重電影創(chuàng)作者去講述新的故事。主創(chuàng)在創(chuàng)作前,也看了蘇敏所有的訪談、相關報道文章,提前做了扎實的采風和調查工作。
“就像波伏娃說的那句話: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蘇敏、李紅天生就對世界充滿好奇和幻想,是具有理想主義和冒險精神的人,但是她的這個特質始終被壓抑住,“所以電影就在講,她的這個特質如何被壓制,以及之后如何喚醒、自救,展開新的可能性”。尹麗川說。
電影既提取了原型現(xiàn)實故事中的生動細節(jié),也進行了取舍改編。導演表示,電影不想過度放大戲劇性沖突,更想去表現(xiàn)女性在平凡日常生活中面臨的殘酷性。
“比如拿掉了家暴的部分,真實中是有的,但是我不想太過極端化,我想要在普遍性和個體經驗上做平衡。我希望它更普遍,有共通性,就是在鄰居家、親戚家都會看到這樣的女人,看到這樣的媽媽,看到這樣的外婆,她們日常生活中的女性困境已經足夠殘忍了。”
今年7月,60歲的蘇敏與丈夫經過調解,達成付給對方16萬的初步協(xié)議,以換取離婚自由,目前離婚手續(xù)仍未辦成,再度引起全網關注。
這件事發(fā)生在電影公映前不久,倘若要拍蘇敏離婚的話題,尹麗川認為這會是另外一部緊緊圍繞離婚事件展開的強情節(jié)電影,而不是現(xiàn)在電影的樣子,“這部電影就是講到她打開了自己,有更多生命的可能性。戲劇性上就結束了”。
02
在《出走的決心》首映禮上,有一位男性觀眾現(xiàn)場發(fā)問,指責電影“似乎把我們男性說得一文不值、一事無成的樣子”“如果沒有男的,怎么提供后盾經濟來源,怎么提供穩(wěn)定的住所,也沒法生育小孩”。
在一部性別表達的電影里,尹麗川很明確在創(chuàng)作中不去制造男女對立,而是用“平視的同情”態(tài)度去看待每個角色。
“人物是多義性的,男性也一樣。每個人我都會去找他/她的模糊性,站在他/她的角度去判斷事情。每個角色對于自己都是真誠的,真誠覺得自己是有道理的,因為這不是一個黑白分明的世界,是一個模糊的、隱性的世界。”
從蘇敏到李紅,導演說,她之所以會成為現(xiàn)在的她,和前三十年所經歷的一切有關,她遭遇的是一種系統(tǒng)性的傷害——來自父親的傷害,根本性傷害了她考大學的夢想。來自婚姻的傷害,她幻想婚姻生活,卻寄托于他錯誤的人身上。來自制度性的傷害,她向往遠游,卻一步步幻滅。
對于李紅的丈夫孫大勇,他并不是徹底的“反派”形象。年輕時兩人通過相親認識,步入婚姻家庭,當時彼此都抱著充滿希望的愿景,他也想有一個美好的婚姻生活,“但由于個人缺乏愛的能力,加上種種不自知的惡,才慢慢變成這樣”。
電影呈現(xiàn)了李紅的媽媽、李紅和李紅的女兒三代女性互為鏡像的不同困境。特別是李紅和女兒孫曉雪的關系糾結復雜,映照女性代際之間的真實紋理。
女兒既體諒、理解、支持母親想出走的愿望,可她當要生小孩、養(yǎng)育小孩、兼顧工作,還是一直需要依靠母親來幫她,阻礙了母親去追逐夢想。
尹麗川坦言,“這確實是一個當下新的矛盾,因為女性越獨立、越追求自我意志的實現(xiàn),跟生育困境、養(yǎng)育困境就越矛盾。做了母親之后,好不容易孩子工作了,上大學了,可以自由了,又因為外婆職,也是母職的延續(xù)被困住了,她是在這個結構的最底層。她的女兒也沒有辦法,誰都知道30多歲再去找工作,有多么艱難”。
電影還鮮活刻畫了李紅的女婿徐曉陽這一角色,他和岳父孫大勇代表的老一輩男性形象不同,像是當下許多年輕男性的化身。
他在觀念上理解丈母娘和妻子的需求,但是需要他去具體行動時,比如幫忙照顧孩子,就跟不上他理解女性的理念了。“男性很少因為孩子、家里的事去耽誤工作,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由女人來承擔,女性是最后兜底的人”,導演認為。
03
在尹麗川心中,扮演李紅的詠梅是難得的寶藏演員,這次的演繹和以往有所不同,“她的內在和原型人物很相似,都是很有勁、很有力量感、很搖滾的女性。之前她演的更多是隱忍的中國傳統(tǒng)女性,很少演這種撕心裂肺的、掙開的、完全宣泄出來的角色”。
在拍李紅下定決心離家出走的情緒爆發(fā)高潮戲時,所有主創(chuàng)在現(xiàn)場都很興奮,第一天就拍到了導演想要的感覺,一共拍了八條長鏡頭,詠梅的表演一氣呵成。
尹麗川對詠梅聽歌落淚的一場戲也記憶深刻,現(xiàn)場深深打動了她,“那是一種生命破碎的感覺,其實很抽象,但是她演出來的時候,我熱淚了,她哭得非常高級,那種委屈感和破碎感,又動人又心碎”。
片中,李紅第一次遇到自駕游車隊,偶然拿到他們的一條圍脖的藍圍巾。這是詠梅自己的小設計,她想找到能外化角色內心向往美的物件。電影在符合原型形象的基礎上,進一步設計了她想穿紅裙、喜歡鮮花等表現(xiàn)她追求美好生活的細節(jié)。
開拍前,尹麗川和主創(chuàng)共同討論形成影片的鏡頭拍法和影像風格,通過陽臺上的柵欄、廚房上的門框等遮擋把李紅困住,給人一種壓迫感,當她出走后,整個電影的視覺就變得像她的自駕游生活一樣“天地寬廣”了。
距離上一部執(zhí)導影片已經過去十多年,尹麗川坦言,她正是因為要養(yǎng)育孩子,遭遇女性的困境,所以一直沒有拍電影,而蘇敏這個極具當代性、和現(xiàn)實互為觀照的故事,激起了她強烈的表達欲望。
“女性時代已經來臨了,請你們接受吧。”尹麗川希望電影《出走的決心》能給廣大觀眾帶來溫暖和力量,希望有更多女性像蘇敏、李紅一樣保持好奇心和學習能力、更有沖破束縛的行動力,這是最重要的。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