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第五日綜述——達內兄弟新作奪觀眾眼球
在這個講求視聽語言大爆炸的年代里,拍攝一部風格極簡的影片是需要勇氣的。達內兄弟,以及即將登場的拉斯·馮·提爾、泰倫斯·馬力克之類的導演都在改變著自己的視聽語言,以其讓它更為豐富??墒沁@個世界里偏偏就有人喜歡“倒行逆施”,比如以驚喜電影身份坐上戛納末班車的影片《藝術家》的導演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他帶來戛納的新片竟然是一部黑白的默片,在這個五色和五音的世界里,這部電影顯得獨樹一幟。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是一位名聲并不算太大的法國導演,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兩部“OSS117”。這是兩部帶有諷刺、嘲笑、解構意味的間諜喜劇片。而這部《藝術家》只是他獨立執(zhí)導的第4部長片而已。
《藝術家》的故事背景和著名的《雨中曲》一樣,發(fā)生在好萊塢,在電影這個偉大的啞巴要開口說話的前夜。但是故事本身卻又和《一個明星的誕生》差不多。男主角喬治·瓦倫廷是一個小有名氣的默片時代的電影演員,會跳舞的他在歌舞片里占盡了風頭。女主角佩佩·米勒是一個小小的初出茅廬的女配角,正在好萊塢的水深火熱之中打拼,追逐著自己的明星夢。這是在,電影要開口說話的前夜,他們誰也不知道好萊塢和整個世界的默片時代行將就木。和很多電影的故事一樣,他們在開始一件鐘情,然后迅速來到了愛情甜蜜期。可是隨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喬治·瓦倫廷漸漸地在銀幕上失去了往日的光環(huán),而佩佩·米勒則以自己良好的外貌和嗓音以及對有聲電影的熱愛在銀幕上為自己贏得了一席之地。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瓦倫廷和米勒的明星地位發(fā)生了倒置,在經歷了一連串的有關愛情、自尊、地位、金錢的考驗之后,兩人又重新站到了一起。
應該說,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的這部電影的故事平淡無奇,甚至還有些爛俗。欣賞的主要對象就是他說故事的方法。邁克爾很奇特地選擇了用黑白默片的方式來拍攝這部電影。很顯然,影片里出聲的只有音樂,演員的臺詞被壓縮到了最少,也以字幕的形式被打在了銀幕上。對于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來說,拍攝默片是自己的一個心愿。早在8年前,他就準備拍攝默片了。對于導演來說,拍攝一部默片更像是在享受電影。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說:“默片是一種充滿情感的表達方式,又是非常感性的。事實上,你不需要通過太多的文字來傳遞你的想法,它把我們帶回到了用圖片講述故事的基礎和源頭之中。而這種講述故事的方法完完全全是建立在情感、認同和理解的基礎上的。這是一種令人抓狂的工作方式。”整部電影很有這一種讓人著迷的感覺,不同于真正的默片的粗糙,因為早年的膠片或多或少會有躁點、劃痕之類的“傷痕”,這部默片在影響上做的很細膩和精致;而且為了原汁原味地展示默片特色,導演還特意把影片拍攝成了1.33:1的比例,而不是現在流行的2.33:1.可是有一點,導演沒有做到“拍舊如舊”,那就是在默片時代,大多數電影的拍攝速度和放映速度并不一致,這就造成了老式默片有一種“快放”的感覺,不過這部電影卻是以普通的、正常的速度示人的。無論如何,在這個時代里能出現一部“默片”還是足夠令人興奮的,不僅因為影迷能在新時代里看到一部新拍的默片,更是因為這部電影讓我們回憶起了電影的歷史,以及那種“原版”的敘事方式。
對于這部電影的評論,很多媒體既提出了贊揚、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導演的“標新立異”表達了否定。《好萊塢報道者》這么說:“對一個當代的電影導演而言,在自己職業(yè)生涯的困難時期,拍攝一部默片改善自己的處境是一筆聰明的賭博。所以,這就是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的影片留給我們的最深刻的印象。影片拍攝得足夠好玩,也很有娛樂性,當然也很精彩。這是為數不多的在洛杉磯制作的法國電影,向我們展示了電影的黃金時代的故事。”英媒《完全電影》這么評價影片:“影片有著特殊的魅力,讓人著迷。這種獨特的美學色彩也讓它成為了戛納電影節(jié)的一個意外之喜。”目前,韋恩斯坦公司已經買下了影片的發(fā)行權,韋恩斯坦公司預計將在今年的晚些時候發(fā)行本片,以確保其能參加到明年的奧斯卡的角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