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一場震驚世界的屠殺,一次以照片為武器的無聲反抗。取材于南京大屠殺日軍罪證影像的電影《南京照相館》憑借其獨特的敘事視角和震撼人心的史實呈現(xiàn),在首周末便贏得觀眾與口碑的雙重認可:貓眼、淘票票雙平臺9.7分,豆瓣開分8.6。
影院內,字幕升起后的長久沉默,成為最有力的觀后感。有觀眾動情分享:“全場鴉雀無聲,那種沉默,比任何聲音都有分量。”
本期《今日影評》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吳敏超,以歷史照片為線索,為您深度解析影片《南京照相館》所揭示的沉痛真相。
小切口,大歷史:真相不容掩蓋歪曲
吳敏超用“小切口,大歷史”六個字評價電影《南京照相館》。影片選擇了一個極其微觀卻極具張力的舞臺——南京城內一家普通的照相館,在南京大屠殺的時空背景下,既呈現(xiàn)劇情的跌宕起伏,更深刻揭露了日軍侵略的血腥殘暴與中國人民的頑強反抗。
南京大屠殺被稱為世界三大慘案之一。歷史學家估算,若罹難者手牽手站立,隊伍能從南京綿延至杭州,總距離達321公里。電影以照片為切口,揭開抗日戰(zhàn)爭最沉重的一頁。吳敏超指出,日軍在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后,實施了大規(guī)模、有組織的“燒殺搶掠”:大規(guī)??v火焚燒民居、商店、寺廟等建筑;對手無寸鐵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進行殘忍地屠殺;搶奪公私財產,等等。
甚至有兩名日軍少尉——野田毅和向井敏明,進行慘無人道的“百人斬”比賽,約定“誰先殺到一百個人誰就贏”。
除此之外,影片還揭示了日軍對照片的刻意操縱:一方面用“不許可”封存血腥罪證,另一方面制造虛假的“中日親善”擺拍場景。而這些真實底片的傳遞最終在東京審判中成為重要證據(jù),向世界揭露了日本對南京的罪行。
導演申奧說:“每一場戰(zhàn)爭背后,其實都還有另外一場文化戰(zhàn)和輿論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從來都沒有結束過,它可能是和平時代的戰(zhàn)爭,也可能是在戰(zhàn)爭時代背后的那一場看不見刀光劍影的戰(zhàn)爭。無論在哪個時代,我都希望大家能夠從《南京照相館》中受到啟示,了解真相。”
顯忠義真意,訴家國真情
吳敏超說,電影《南京照相館》直擊觀眾靈魂的力量,源于危難時刻迸發(fā)的民族精魂:劉昊然飾演的郵差阿昌以命相護,將日軍罪證底片密縫衣袋;高葉飾演的龍?zhí)籽輪T毓秀在目睹日軍暴行后幡然覺醒,以穆桂英、梁紅玉自勵,嚴辭拒演秦檜的老婆…… 忠奸之辨、氣節(jié)之魂,是中華文明賦予每個中國人的精神底色。
電影中有一個強烈的對比:一面是慘遭日軍侵略的南京城,另一面則在照相館里,老金為大家放映著祖國的大好河山,最終畫面定格于萬里長城。1935年華北事變后,“華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正是在此危難時刻,《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唱響了“用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萬里長城正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吳敏超說:“當長城出現(xiàn)在電影畫面中時,我想每一位觀眾都會思考:民族危亡之際,每一個中國人能做些什么?屬于中華民族的新的長城,應是從歷史的傷痛中走出,朝著人類共同的文明與更美好的未來前行。我們當珍惜和平,面向未來。”
節(jié)目的最后,主持人曉麗以經典電影《姊妹花》的劇照為結束。照片定格了演員胡蝶與一位群演的身影。在《南京照相館》中,演員高葉模仿這位群演的姿態(tài)拍下一張照片,最終通過后期技術合成為影片中最動人的一幀。
高葉在采訪中說:“她(毓秀)很像曾經的我。每次看到這張照片,我都會想如果沒有那場暴行,她的人生會是什么樣的?會不會像我一樣幸福,可以勇敢地追夢?”
我們衷心祈愿所有平凡而堅韌的生命,不再遭受暴力的摧殘。愿吾輩自強,民族永固!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